


【目的】
數據結構是計算機科學的算法理論基礎和軟件設計的技術基礎,主要研究信息的邏輯結構及其基本操作在計算機中的表示和實現,是計算機專業的核心課程,也是其他相關專業的熱門選修課。本課程的另一重要教學目的是訓練學生進行復雜程序設計的技能和培養良好程序設計的習慣,要做到這點,上機實習是重要的。通過完成本實驗課的實驗,學生應學會和掌握本課程的基本和重點知識;深刻理解邏輯結構、物理結構、算法設計之間的關系;初步學會算法分析的方法,并能在一定的算法范圍內運用所掌握的分析方法進行算法分析;訓練并具有進行復雜程序設計的能力,養成良好程序設計的習慣。
【要求】
1.線性表順序及鏈式存儲結構的比較和應用 2.棧的應用-表達式求值 3.循環隊列的實現 4.掌握二叉樹及其應用
5.掌握哈夫曼樹的建立與哈夫曼編碼算法 6.掌握圖的遍歷算法、最小生成樹算法 7.查找技術的實現
8.掌握快速排序與冒泡排序算法
(二)實驗內容的選取和實施中注意的問題
采用分組實驗方式,一般是一人為一組,在教師指導下獨立完成。為使本實驗課程達到預期的效果,對學生提出以下幾點要求:
1.實驗前,認真閱讀實驗要求,弄懂實驗原理,明確實驗目的、內容、方法和步驟,在實驗前寫好程序代碼;
2.實驗過程中,要注意程序設計的科學性、合理性;要細心觀察實驗過程中的現象提示和結果,及時進行修改;
4.考核與報告:每次實驗后,學生將實驗結果等內容寫在實驗報告紙上。指導教師對每份實驗報告進行審閱、評分。實驗課的成績記入課程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20%。
(三)考核方式與要求
實驗考核為20分,由每個實驗者平時實際操作能力和各種實驗報告成績相加 1.平時實際操作能力成績:教師根據學生在實驗中的綜合表現給出分數占60%。具體由操作能力,結果正確與否,獨立工作能力三個部分組成
....................................................................